大多数股民都困惑,明明想着要到位置,符合条件博弈,但怎么就变成了追涨杀跌,似乎摆脱不了换个魔咒,这个背后有何原因?实际上,有操作原理的因素,也有人性因素,这些很难逃避。但更关键的是投资者如何搞懂自己博弈三要素,以及相关情况,这样可以“对号入座”,让操作变得更加清晰,这样很多操作就不会随性,而是可以按部就班。深度学习的意义与股民的反思如今ChatGPT很火,而人工智能是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的,说白了,就是反复犯错,然后改正,如此学会的过程。投资者也是如此,是需要通过一些盈利模式来反复训练的。对股民来说,比如那也要学习成熟的投资模式,然后来自己实践,这样实践中有过自己的试错、总结、反思,然后博弈成功,这样才能真正学会这种模式。所以,很多股民总是无法真正完成这一过程,而是总想着“买了就涨,涨了就跑”之类简单的因素,稍有不如意,直接就将模式否定了,换一种模式,又是浅尝辄止,看上去似乎学了很多,实际上,原地踏步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深度学习的过程
不过,一旦模式或好习惯建立,人也会对此非常感兴趣,毕竟尝到了甜头,就会反复使用,越使用,越能体会到其中的优势,并且反复完善,无论别人如何,自己反而会觉得安全。这方面巴菲特是典型了,微软再好,有其看不懂的因素,其也不参与;而可口可乐纵然有过几次“10年不涨”周期,依然坚守股息模式和相关博弈策略,最终还是有非常丰厚的利润;包括对西方石油的几进几出,航空股的抄底失败,不耽误随后增仓苹果。对股民来说也是如此,做好自己的模式就足矣。
股民有自己模式吗?
老股民都会提到“无计划不操作”的因素,操作前提前做好充分研究和抉择,尤其是多次博弈之后,就有了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和相关功课储备,那么再遇到行业问题,就会自觉地调用相关因素,应对新行情,并且形成合理的策略(是的,策略没有完美的,只是合理,只要合理就能完成对应的利润产出,文后对此会有详解,总结为三种模型)。当然, 这里面和人工智能的“学习”模式类似,市场中的信息是无限的,所以必然会有从未见过的新信息,不过这个不要紧,模型的意义就在于应对事物大概率因素,有了对过去赚钱和亏钱的经验或教训,就能明白应对的因素,这就是成长和提升自己操作的过程。
真正的操作模式靠的是理性
“追涨杀跌”为何总是和股民形影不离?熟悉了前面这些因素,我们就能理解,为何股民总是被“追涨杀跌”纠缠,因为这种模型早就在头脑中,它是基于下丘脑的情绪反应,而非大脑的认知反应,是一种更古老的反应模型,因此优先级别也更高,它源自于我们祖先的两种最基本的需求——捕食猎物和逃避天敌。所以,遇到事情,我们心理学会产生自然的反应“攻击或逃避”,这是一种本能,而不需要思考。在股市中,股价急速下跌时,恐惧反应被优先激发而卖出,股价急速上涨时,类似捕猎的兴奋反应被优先激发而买入。
追涨杀跌最易被情绪控制
但股市中成功模型中,大多与此相反,比如说价值投资模式,就喜欢下跌,需要在经历一波规模下跌,尤其是大跌,最好是那种引发极度恐慌的大跌,才能砸出来平时没有的低点,从而获得价值回归的利润。还有如指数定投模式,就是喜欢阴跌,长时间持续性阴跌,才能收集足够低位筹码,然后通过反弹周期,实现大的收益。但对投资者来说,这种模型很难执行,是源于与头脑中追涨杀跌模型相反,但情绪因素更容易体现,成功模型需要理性才能执行。
其余模式靠理性完成博弈
此时,股民应该明白了,追涨杀跌的行为之所以顽固,因为追涨杀跌的行为是靠情绪触发,且优先级最高(攻击和逃避都是稍纵即逝的,反应慢了,人就无法在古代生存)。所以,对投资者来说,需要理性因素在线,这样才能抑制“追涨杀跌”,从而回归到成功模型本身,符合条件触发,不符合时则等待,一旦执行,完成计划。那么,如何归类相关操作模型,以及对应的策略和机会点呢?接下来对此详解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西洋物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2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